董會軍原來僅僅是一個廢品站的小老板,也沒有太高的文化,可他利用收購的廢舊塑料因地制宜投資創辦了一家造粒廠,獲得巨大成功,成為了當地塑料加工行業的佼佼者。
眾所周知,很多河南老板是做廢品起家的,董會軍就是其中的一個。當然他真正發家不是收廢品,而是做廢品加工。他原來在鄭州開了一家廢品收購站,由于做的人多,生意也不怎么樣。2003年,一次去找老鄉玩有了新發現,他一進門就聽到機器的聲音,一臺造粒機正在工作。一下子激活了他的靈感,這個項目正適合他做,因為自己有原料,也有廠房,于是悄悄把機器上國研機械的電話記了下來。聽老鄉說生意很好,忙都忙不過來,急性子的他,回去后馬上進行了市場調查。真是不查不知道,一查嚇一跳,原來賣出去2000-4000元/噸的原料,加工后就變成七八千了,這個利潤真是太誘人了。
董會軍也沒有冒然行事,經電話聯系后,親自來到了廣州國研機械考察。工廠規模很大,還有足球場,環境非常優美,工作人員都穿著整齊的工作服,生產車間里一片繁忙的景象,想想朋友做的那么好,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沒錯,當天就定下了一臺155型造粒機和一臺400型塑料硬料破碎機。設備在一個多星期后托運到家,在國研機械技術人員耐心的指導下,設備很快正常運轉起來,日產達2.8噸。他算了算,純利潤最少都有1500-2000元/噸,照這樣下來一個多月就能收回成本。當時他心喜若狂。
開業不久也遇到過挫折,在第十個工作日時,由于工人操作馬虎,在送料時不小心把一顆很粗的鐵釘搭進去,把機器卡死了。眼看馬上要交貨,機器這一停,可讓他急壞了。自己又不會修,于是趕緊撥通了國研機械售后服務電話,陳經理接到電話,得知他的情況后馬上跟售后服務人員聯系,正巧李師傅當時在河南新鄉調試機器。李師傅連夜趕到鄭州,這些問題是常見問題,立馬得到解決,董會軍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了。
隨著銷售量的不斷增大,董會軍又先后投資增加了兩臺國研牌180旗艦型造粒機、多臺吹膜機和無紡布制袋機。如今他已是擁有十幾套設備,身價數百萬的大老板了。